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,累计装机规模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。光伏技术不断创新突破、全球领先,并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整的光伏产业链,光伏发电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但光伏行业也存在光伏发电弃光以及补贴需求持续扩大等问题,直接影响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,预计2018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下降一半。因此需要根据新形势、新要求调整发展思路,完善发展政策。缓解消纳问题,同时为先进技术、高质量光伏发电项目留下发展空间。
5月31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能源局联合发布了《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简称“5·31新政”),降补贴、限规模力度超出预期。
我国光伏行业因补贴缺口持续扩大、消纳问题不容忽视、产能过大存在隐患。出台“5·31新政”既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,开发总量的限制将刺激行业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。这切合了光伏行业未来主流将是无补贴项目,最终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。目前,光伏各个环节的企业还需要在当前成本上下调20%左右才能实现平价上网,因此还有降价空间。
当前,我国正抓紧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的实施,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,争取年内出台新的制度。这将进一步强化各地方政府和售电公司、参与市场交易大电力用户、自备电厂等市场主体对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责任,将对促进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此外,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市场数据的支持,因此需要新政在市场上成长一段时间,才能定量评价政策制定的合适与否。
业内专家表示,政策短期内会对光伏产业产生影响,但光伏产业也会逐渐适应市场节奏,政策将继续推行下去。当然,政策有可能在一些小的项目上,比如户用光伏上给一些宽限周期,但大的方向不会改变。
国家下一步将抓紧研究光伏发电市场化时间表路线图,统筹考虑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、电网消纳能力、财政补贴实力,完善“十三五”光伏发展目标和后几年发展规模,合理把握发展节奏。此外,还将大力推进分布式市场化交易。不断完善商业模式和运行模式,使分布式市场化交易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,成为新形势下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新突破。